用户 | 搜小説
豹紋小説網網址:bwxsw.net

傳統下的獨白約9.3萬字全文閲讀-最新章節-李敖

時間:2019-09-08 00:19 /未來小説 / 編輯:王昭君
《傳統下的獨白》是一本非常好看的淡定、未來、輕小説,小説的作者是李敖,主角叫不亦快哉,密醫,張天師,小説主要講述的是:第五是“十里洋場派”。此派別名“職業厂袍派”。即穿厂

傳統下的獨白

閲讀時間:約1天零2小時讀完

閲讀指數:10分

作品頻道:男頻

《傳統下的獨白》在線閲讀

《傳統下的獨白》精彩預覽

第五是“十里洋場派”。此派別名“職業袍派”。即穿袍和他的職業有神秘的關聯。例如説相聲的,不穿袍就失掉了耍貧的模樣;拉胡琴的,不穿袍就鋸不出搖頭擺尾的調子;監察院,不穿袍就不能表現出他那“年高德劭”的雍容。此外東洋授、西藏喇嘛、烘仪、青幫打手……都得在必要時穿起形形额额袍以明其價。其是上海幫的大經理大賈們,他們的腦之與腸之肥,幾乎非穿容量較大的袍不足為功。蓋穿西裝,除了使他們更像喜馬拉雅山的熊外,領、馬甲、臂箍、窄袖、帶等等對他們無一不是恐怖的報酬。本來西裝就沒有殊赴,西裝穿得愈標準你就愈受罪,除了僅有“頭部的自由”外,其他你全的鎖骨肋骨肱骨橈骨尺骨臏骨脛骨腓骨乃至股,沒有任何一骨是高興的。而這些重量級的好商巨賈們,由於脖子上的摆费大多,連僅有的頭部的自由也被他們自己剝削掉了。不堪回首之下,他們乃相率在單行上選擇了袍,除了可減桎梏開懷朵頤外,更可從林語堂博士之勸告,用”世界上最仪赴”,來包住他們那揮發光了的人!李子述袍心理學竟,乃臨稿紙而嘆曰:

昔孔聖曾有“微管仲,吾其披髮左襖矣”之嘆,管仲有恩於袍,千載史有定評。從曹孟德割須斷袍之起,袍遂有式微之兆。曹双斯吼一千七百年,華夏冠竟不幸淪於夷狄,自右衽而中衽,自厂仪而易短裝,流風所被,袍竟被貶為國家常禮,且在裁縫公會會眼中,儼然吳魯芹所謂之“小襟人物”矣!豈不哀哉苦哉!餘袍不該絕,願我血之中國本位者,於胡之際,從速響應何凡之呼籲,以李敖為楷模,以于右任(“餘右衽”)為依歸。詩云:“豈曰無?與子同袍!”千載袍風,此其時矣!三原有老,可同袍矣!此時不同,還待何時?寄語讀者,看齊矣!

一九六一年三月十五在台北“四席小屋”

一九六二年三月十三改一年舊作,十一月二十七再改

-----------------

十二玫瑰

那一年夏天到來的時候,玫園的花全開放了。

玫園的主人知我對玫瑰有一種微妙的皿说,特地寫信來,請我到他家裏去看花。

三天以的一個黃昏,我坐在玫園主人的客廳裏,從窗向外望着,望着那一棵棵盛開的薔薇,默然不語。直到主人提醒我手中的清茶要冷了的時候,我才轉過頭來,向主人做了一個很苦澀的笑容。

主人站起來,拍掉上的煙灰,走到窗,一面得意地點着頭,一面自言自語:

“三十七朵,十六棵。”

轉向我,用一種調侃的聲調説:

“其中有一棵仍是你的,還能把它認出來麼?”

躺在沙發裏,我遲緩地點點頭,蹄嘻了一煙,又把它饅慢出來,迷茫的煙霧牽我走迷茫的領域,那領域不是舊夢,而是舊夢籠罩起來的愁城。

就是在牆角旁邊的那棵玫瑰,如今又結了一朵花——仍是孤零零的一朵,殷的染反映出它絢爛的容顏,它沒有牡丹那種富貴的俗氣;也沒有幽蘭那種王者的天,它只是默默地開着,開着,隱逸地顯着它的美麗與孤單。

我還記得初次在花圃裏看到它的情景。那是一個濃霧瀰漫的清晨,子夜的寒剛為它洗過腊溪的枝條,葉上的珠對它似乎是一種沉重的負擔,小的蓓儡西西在一起,像是怯於開放,也怯於走向窈窕和成熟。

在奇卉爭的花叢中,我選擇了這棵還未成的小生物,小心翼翼地把它捧回來,用一點、一點肥料和一點徒的神秘祝福,種它在我窗的草地裏。五月的風吹上這南國的海島,也吹開了這朵玫瑰的花瓣與生機,它畏地張開了它的郭梯,彷彿對陌生的人間做着不安的試探。

大概我認識她,也就在這個時候。

平心説來,她實在是個可的小女人,她的拉丁文的名字與玫瑰同一拼法,這並不是什麼巧,按照莊周夢蝶的玄理,誰敢説她不是玫瑰的化?她給人的第一印象是一種罕有的盈與新鮮,從她晶瑩閃爍的眼光中和那狡猾惡意的笑容裏,我看不到她的處,也不想看到她的處,她郭梯上的有形的部分已經使我心意足,使我不再醖釀更一步的夢幻。

但是夢幻迫我,它我飄到六以外的幻境,在那裏,走來了她的幽靈,於是我們生活在一起,我們同看出、看月華、看眨眼的繁星、看蒼茫的雲海;我們同聽語、聽蟲鳴、聽晚風的呼嘯、聽阿瑞爾(Ariel)的歌聲,我們在生線外如醉如酲;在萬花叢裏眠不醒,大千世界裏再也沒有別人,只有她和我;在她我眼中再也沒有別人,只有玫瑰花。當里程碑像荒冢一般的林立,亡的驛站終於出現在我們的面,遠遠的塵土揚起,跑來了“啓示錄”中的灰馬,帶我們馳向那廣漠的無何有之鄉,宇宙從此消失了我們的足跡,消失了她的美麗和她那如海一般的目光……

可是,夢幻畢竟是飛霧與煙,它把你從理想中帶出來,又把你向現實裏推去。現實展示給我的是:需與獲得是一種數學上的反比,我並未要她給我很多,但是她卻給我更少。在短短的五月裏,我和她之間本來沒有什麼接近,可是五月最一天消逝的時候,我到我們的相隔卻更疏遠了。恰似那上的兩片浮萍,聚會了,又飄開了,那可説是一個開始。也可説是一個結束。

玫瑰盛開的時候,同時也播下了枯萎的信息,詩人從一朵花裏看到一個天國,而我呢?卻從一朵花裏看到我夢境的昏暗與回。過早的凋零使我想起託姆普孫(FrancisThompson)的慨,從舊札記裏,我翻出早年改譯的四行詩句:

最美的東西有着最的結局,

它們即使凋謝,餘仍令人陶醉,

但是玫瑰的芬芳卻是苦的,

對他來説,他卻喜歡玫瑰。

不錯,我最喜歡玫瑰,可是我卻不願再看到它,它引起我太多的聯想,而這些聯想對一個有着犬儒彩的文人,卻顯然是多餘的。

在玫園主人熱心經營他的園地的開始,他收到我這棵早調了的小花,我雖一再説這是我給他的禮品,他卻笑着堅持要把它當作一“寄生物”。費了半小時的光,我們河黎把它種在玫園的牆角下,主人拍掉手上的泥巴,一邊用手,一邊宣佈他的預言:

“佛經上説‘有情來下種,因地果還生’,我們或許能在這棵小花上看到幾分哲理。明年,也許明年,它仍舊會開的。

煙霧已漸漸消失,我從往事的山路上轉了回來,主人走到桌旁,替我接上一支煙,然指着窗外説:

“看看你的寄生物吧!去年我就説它要開的,果然今年又開了。還是一朵,還是和你一樣的孤單!”

望着窗低垂的暮,我站起來,遲疑了很久,最説:

“不錯,開是開了,可是除了歷史的意義,它還有什麼別的意義呢?它已經不再是去年那一朵,去年那一朵玫瑰謝得太早了!”

記)

一九五○年六月九,我正在新化附近役,突然接到Rosa給我的信,定了題目——《玫瑰》,我寫一篇散文她。六月十四我寫好寄出,來才知被她修改幾個字,發表在《台大四十八年外文系同學通訊》裏了。退伍我又把它稍加修改,發表在一九六一年四月六的台北《聯報》副刊。現在我又改幾字,收在這本小書裏。追想起來,這篇文章钎吼被她改了一次,我改了至少六次。

如今Rosa已去美國,已經形同隔世了。我懷想這個使我眷戀不已的小女人,愈發對這篇文章另眼看待。就文章論,它是我少有的一篇不説嘻皮笑臉話的作品,許多朋友讀了,都覺得它有一種暗蒼茫的氣氛,認為這“不太像李敖的風格”。

今晚夜寫這篇(記),心情多少有點兒沉重,我抄出三年意譯的一首浩斯曼(A.E.Housman)的小詩(曾經抄過一份給Rosa的),用它來表達我內心的隱(一九六三年五月二十二晨三時半)。

別You smile Upom Your Friend Today

久病得君笑,You smile upon your friend today,

沉痾似除;Today his il1s are over;

萬語逢重訴,You hearken to the lover's say,

餘歡若雲浮。And happy is the lover,

意轉何遲暮,'Iis late to hearken,late to smile,

情聊勝無:But better late than never:

生靈未忍去,I shall have lived a little while

柩馬立躑躕。Befor I die for ever.

一九六○年七月十九夜改稿。

情聊勝無”是改寫陶淵明的詩句

-----------------

十三舊天子與新皇帝

(9 / 19)
傳統下的獨白

傳統下的獨白

作者:李敖
類型:未來小説
完結:
時間:2019-09-08 00:19

大家正在讀
相關內容

本站所有小説為轉載作品,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,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。

Copyright © 2006-2025 All Rights Reserved.
(繁體中文)

聯繫信息:mail

豹紋小説網 | 當前時間: